黄氏六大支派

黄舒骏 发布于 2013-11-05 11:19 访问次数 4626

现就各主要支派略加介绍于下:

1、         紫云派

据《黄氏大宗谱》(台北黄氏宗亲会1972年出版)第17页“黄氏世系”记载:黄元方定居福州后,历传五代,及至黄冲,隐德不仕,生二子:长黄岸,次黄崖。(注:峭山支派族谱中,有一黄膺,子惟淡,生五子:长皓名昆号彦高,次名老号彦胜,三桂名崖号彦辅、四枋名岸号彦忠、唐戊戌进士贵州刺史迁莆田……。黄冲可能就是黄膺,但各派族谱记载不一;黄岸与黄崖谁是兄,谁是弟,也有所出入)。黄岸生守宽,由福州迁莆田涵江;黄崖生守恭、守美。由福州入泉州,初居城隍庙口。至守恭,迁居桐城西郊(即今泉州开元寺寺址),已成巨富,人称长者,舍宅为寺,遣子徙居“五安”:长子经,徙南安芦溪乡吕泽村,后有在分晋江浮桥、溪后及州顶;次子纪,徙惠安黄田西林,其后在分居惠安各村及晋江桐城、浦口、南乡、锦瀛、埔仔及同安仑上;三子纲,徙安溪葛盘、参山、高坪、马执,后有再分罗内寨、惠安沈厝、大罗溪;四子纶,徙同安金柄,后有再分吕林,安海及晋江的旧馆驿;五子纬,徙漳浦绥安,守恭被奉为闽南黄氏望族“紫云黄”的始祖。

2、         禾坪派

据《黄氏大成宗谱》记载:“膺公自光州之固始入闽,徙居邵武,地名平酒,家焉。其长子皓,传任公,任公传锡公;锡公传峭山公。峭山公三夫人廿一子,散居闽粤各地。”这一支派奉时文公的次子膺公、三子敦公为入闽始祖。

据《黄氏大宗谱》也载:峭山的第十一子黄宁徙居宁化石壁;黄宁的孙子十六郎迁居金丰里奥香乡,是奥香派的始祖。永定奥香派再传至潮州、大埔、潮阳、漳州南靖、诏安、及嘉应州梅县等地。据此推算,潮州江夏黄姓于漳州江夏黄姓是同宗,均属峭山公支派下奥香派的后裔。

3、         虎丘派

据《义山世谱》载“入闽谱”云:“始祖三公讳敦,唐末自光州固始挚其族,南侬玉氏。景福二年癸丑入闽。乾宁四年丁巳,唐授王(指忠懿)以福建节钺.明年公从之,请地的梅溪村盖平里凤栖之原而家焉。”

该谱又载五世孙元侄原序云:“始祖敦公自光州固始随王(指忠懿)渡闽。初从父霸、弟膺,居于清流泰宁乡梓谭村。……其后筑闽清之南乡盖平里凤栖山,又日‘虎丘凤栖山’。初娶江南陈氏,产六男:宗、礼、凝、勃、启、余,载谱牒甚盛枝叶分派,截然可据。“由此看来,虎丘派是入闽的另一支派。

4、         青山派

据《青山黄氏世谱》记载:“膺公,讳世铭,由河南光州固始偕兄敦公避乱随忠懿王入闽。”“膺公传义村公,义村公传宾公,知长乐县,遂迁邑之青山,为青山派开基祖。”

  综上可见,黄敦传虎丘派,黄膺传青山派,黄敦、黄膺传禾坪派,至黄岳(峭山),此派蕃衍人丁最多,人才辈出。三派同源于黄时文。

5、         柏谷派

  据《黄氏大宗谱》所录《族谱世系图旧序》云:“我族兴起于唐末,有讳岸者,其先人从光州固始避乱居闽。后有讳泰者,仕南为宰相。时闽乱,建议平闽成功,不居遂辞官,而隐于泉,及卒葬在奈湖山之源,其子敬居在福、兴、晋、惠之间,……有黄琮、黄瑀者,亦绍兴进士。琮除晋江令,瑀除永春令,皆有善政,闻于世。瑀后擢传御史,娶仁和里邱氏为继,生子名龙,举进士,除尤溪令。后免官,从母归仁和柏谷,乐其山水之胜,于是占藉焉,自号为’柏谷逸双’”。

  又据柏谷派《续修族谱序》云:“柏黄吾宗也,有宋年间,我太祖太乙公,分自光州固始,服官于闽,后免官居晋江仁和里,即今之柏谷也”。

6、         冈州派

  据《黄氏家谱》载:“居正公由福建莆田迁广东南雄,为岸公之第十世孙。岸公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福建侯官,其远祖元方公,尝以道学倡闽,有‘万卷楼馆’在三山‘石榴花洞’……岸公父讳冲公,隐居不仕”

  这一支派,与紫云派同一远祖,繁衍于广东冈州一带,新会(杜阮乡,白石乡、大塘里)、顺德(沙溪乡)、台北(南坑、洞口、独冈、塘尾坑、广海)、思平(大塘头村)、开平(冲)、三水(长岐乡)、鹤山等县。奉黄居正为始祖。

其他支派还有:

(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广东花县水边村黄氏:奉宋代中议大夫德贤公为始祖

(2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海南松柏叠溶村黄氏:奉宋代益谦公为始祖,后汉允奇公为太始祖,福建邵武府唐昭宗丹阳令济德公为远祖

(3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惠州永安县琴江都中镇黄氏:奉宋代海龙公(号良益、南昌景升公长子)为始祖

(4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梅县五马坑水巷口黄氏:奉海虎公(号良臣,南昌景升公次子)为始祖

(5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潮州独树村黄氏:奉宋代梓源公为始祖

(6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福建漳浦县湖西长桥黄氏:奉宋代天从公为入闽始祖。其子文忠为宋赐进士大理寺丞。子孙繁衍,传闽南各县,远至广东大埔、饶平,海丰、陆丰等县。

 

闽粤黄氏各支派

       认   祖   诗

我族各派有大致相同的认祖诗,中间只相差几字而已,现将各派认祖诗敬录于下:

一、   紫云派认祖诗:

相传紫云派始祖黄守恭在唐垂拱年间,与圣僧(匡护)取一铙钹裂为四片,分与四子,并刻上诗一首,(又称铙钹诗),为子孙日后祭祖认宗的凭据。诗云:

骏马登程往异方,任从到处立纲常。

汝居外境犹吾境,身在他乡即故乡。

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须荐祖宗香。

但愿苍天垂庇祐,俾我儿孙总炽昌。

二、   禾坪派认祖诗:

相传宋仁宗时,黄岳(字峭山)有三妻:上官夫人、关夫人、郑夫人,各生气子,共为二十一子。当诸子为他庆祝八旬大寿时,他亲自扫径以会姻族,呼诸子而命之日:“尧以多寿则多忧,多男则多惧”,尔兄弟等廿一人,既各婚配,所生男女经有一百四十多人。吾非不欲尔等环待吾侧,以终余年,第恐“多男则多忧” ……家口繁多,供给浩大,现今各处荒地广阔,山环水绕,甚好经营。吾今老矣,系尔等往为开辟,业以农桑,使成乐园……“说罢,既令三夫人位下长子,在家侍奉晨昏,其余十八子,酌给川资,令其各往他州外府,开辟草莱,并即口占一诗令诸子牢记,传之子孙,使子子孙孙可凭诗互认,知是同根连枝,一脉相传,诗云:

骏马登程往异方,任从随处立纲常。 
年深外境犹吾境,日久他乡即故乡。 
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宜荐祖宗香。 
但愿苍天多庇佑,三七男儿总炽昌。

三、   漳浦湖西长桥黄氏家传一首认祖诗:

骏马登程出外乡,任从胜地立纲常。 
我思异境犹吾境,你在他乡则故乡。 
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时荐祖茶香。 
根深叶茂同庥庆,二八男儿总炽昌。

四、   义山派认祖诗:

浙江鄞县黄氏始祖晟公,字明远,谥封飞,唐代明州刺史。宋时屡显灵异,有祷辄应。勒封灵异侯,历元、明、清诸朝,均封江夏侯。郡城及奉化等地,立有栨飞庙,及四明寺祀焉。鄞县黄氏宗亲《先祖义山谱》亦有一首诗云:

迅马登程不定方,任从随地立纲常。 
心存尔意成何意,身在他乡是故乡。 
朝夕莫忘亲嘱咐,晨昏须拜祖先堂。 
生枝发叶皆兴茂,三七男儿当自强。

五、   虎丘派《义山世谱》,也有一首认祖诗。诗云:

骏马堂堂出外方,任从何处立纲常。 
迁居外境犹吾境,发自他乡即故乡。 
早晚时常宗祖念,三餐茶饭便未尝。 
但愿皇天相庇佑,三七男儿永炽昌。

六、   冈州派认祖诗:

策马登程去异疆,任从胜处立纲常。 
年深外境犹吾境,日久他乡即故乡。 
早夜莫忘亲命语,晨昏须祝祖宗香。 
愿言苍昊垂庇佑,三七男儿总炽昌。


收藏   ( 0 )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:
可以输入300个字